柳少逸的“十六字”精神
1996年,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门诊部成立时,柳少逸倡导大家吟诵明代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医家十要》,并将《医家十要》高度概括为十六字——“慈爱为本,精心施治,真诚待人,药真价实” 精神,作为门诊部的行为规范。
《医家十要》是:“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疴可起;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五知气运,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晤;十匆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柳少逸在《中国名医名言辑释》中对“医家十要”解释说:“第一是心怀仁爱之心,就像是优良的针药,广泛地救济黎民百姓,没有比这个恩惠再深的了。第二是通晓儒家理论,通晓儒家理论的医生是历代宝贵财富,医学道理贵在明晰,很多书籍相互参考。第三是对脉理精通,然后分辨各种脉象,诊脉时指下能明确判断,危重疾病也是能痊愈的。第四是认识病机,病人的生死能判断出来,医生达到这个水平,才能称得上是专门人才。第五是懂得五运六气学说,用以来判明一年中节气的排列顺序,治法方药的运用,按运气处方治病。第六是通晓经络学说,认识疾病不出偏差,脏腑情况一下子就明了了,如当今的扁鹊在世。第七是懂得药性,所立的方剂与病症相符,如果不能辨别药性的温凉,恐怕会伤及病人的性命。第八是会炮制药材,炮制时的火候适宜,炮制药材太过或者不及,与病人的性命安危密切相关。第九是不要有嫉妒之心,因为人的不同,而产生喜欢和厌恶的心态,公理是明显可见的,应立即悔悟改过。第十是不要给病人多开药,应当有仁义之心,人虽然贫富差别很大,但在处方用药上不应该有不同。”
成立复健医院后,他也将此作为办院行为规范。柳少逸要求,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务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志同道合,文化认同,形成向心力才能一起做一番事业。
根据“十六字”精神,柳少逸还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规范,如诊疗行为规范、语言仪表行为规范、医德工作态度规范、教学传承规范等。
唐·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可知,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是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
医院作为泰山、潍坊、济宁医学院成人教育教学基地、莱阳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莱阳市保健按摩师培训基地,所以医疗技术的承传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医院医务人员也有一个再教育的任务,高年资医务人员对低年资人员的带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属师徒传承带教模式。故老师重教、学生尊师,当是医院重要的工作内容。
《礼记·学记》云:“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宋·欧阳修云:“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均表述了“为人师表”是作为老师的基本素养。所以王安石有“教人治人,皆以正直为先”之论。故柳少逸立师表篇:
“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
汉·王充《论衡》云:“人有知学,则有力也。”此即“学向勤中得”之意。《礼记·学记》有“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之论。故柳少逸立尊师篇:
“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为此,医院员工、师生均以“十六字”精神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不断进取。他们视病人如亲人,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轻痛苦成了员工的自觉行动。
护理一般病人较难,护理残疾儿童尤难!倘若没有慈母般的心肠,绝对不能从事这项职业。然而护士宋彩云却能胜任,这出于伟大的母爱。她几次想吃鸡蛋,一瞥眼见残疾儿童,她顿生恻隐之心,实在难以下咽,便塞给残疾儿童。她还向院方建议,发动大家给住院的残疾儿童捐款,减少其家庭负担。
左雯雯成人病区护士,因她喜欢孩子,楼上的残疾儿童时常下来跟她玩耍,她就抚摸亲近他们,教他们背诵古诗,教他们做游戏。一些成人重病号,脾气暴躁,需耐心劝导。她像哄孩子似的,让其配合治疗。有个50多岁的病人,因生活和疾病的压力,入院时不说不笑,愁眉苦脸,如同一尊雕像。越是这样,她越是主动接触。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经左雯雯慢慢开导,这位患者有了笑意,主动到院子里晒太阳、运动,与来时迥然不同。一个月后康复出院。
病房里住进了一位70多岁的偏瘫老太婆。老太婆还有抑郁症,到了晚上便大放悲声,成宿不睡,老伴让她折磨得眼布血丝,蔫头耷脑。护士们像对待自己的老奶奶一样耐心跟她聊天,遂使其病情大有好转;出院时睡眠趋于正常。有个60岁的老妇,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半侧下肢经常痉挛性疼痛,来院时无法坐稳,对自己的病情陷入绝望。经过护士们的心理疏导、运动作业等治疗,不到一个月,老人可以依附物体独立行走,且血压稳定,睡眠正常。
莱阳市肉联厂退休职工李成社,2007年患大面积脑梗塞偏瘫,在莱阳中心医院抢救将近一个月。虽然被挽回了生命,却落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他因经济拮据,一直得不到治疗和康复。在爱心复健工程的资助下,2012年10月初,他来院接受康复治疗,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独立行走。
2013年新年前夕,蔡锡英院长就收到了他发自肺腑的短信:“尊敬的蔡院长、尊敬的柳少逸教授,我住院三个月,明天就要出院了,首先感谢二老在我住院期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针灸时,医生让我别紧张;护士见了我总是致以亲切的问候。尽管眼下天寒地冻,可我的心里却温暖如春。我觉得我选对了医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将回来做复健义工。一句话,我爱你们——复健医院的医疗团队!”
“明确医疗目的,恪守医道尊严”的院训,“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与“十六字”精神一样,处处体现医院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此引导下,医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这与柳少逸的悲天悯人的胸怀、文化认同的管理理念、精益求精的传承方法息息相关。
【注】本文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周颖著《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2020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