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家传方治疗喉蛾
金果清咽抑火汤证案
谭某,男,13岁,1972年2月27日。
自昨日上午发咽痛,发冷发热,耳鼻喉科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因家人不想西医治疗,故转中医科诊治。查:喉核红肿,连及周围咽部,并见微寒发热,胸中烦热,咽干,寒热咳嗽,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证属风热外袭,肺经积热而致喉蛾。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法。师金果清咽抑火汤治之。
处方:青果10g,双花20g,连翘10g,黄芩6g,桔梗6g,防风6g,栀子6g,芒硝2g,牛蒡子6g,元参6g,酒军3g,薄荷3g,甘草3g。水煎服。
3月13日,服药5剂,喉核肿痛悉减,余症已除,予原方加射干6g,浙贝3g,金果榄6g,继服。
3月17日,续服5剂,诸症悉除,喉核略大,无红肿,惟时有咽干,故予以金果清咽抑火汤作散剂服,以固疗效。
处方:青果10g,连翘15g,黄芩10g,栀子10g,防风10g,朴硝10g,黄连10g,知母10g,元参10g,牛蒡子10g,大黄10g,桔梗20g,薄荷10g,甘草10g。共为细末,每次15g,白温水服,日三次。
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痛,皮肤痛,寒热咳喘。”大凡少阴司天之年,“少阴所至为睻”,“为火府”,“为热生”,即“少阴司天为热化”。《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1972年,该年又为木运太过之年,风气大行,故风热之邪外侵,而致肺经积热,而致喉蛾。《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故本案公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治。方中青果以其清肺利咽,消肿解毒之功,任为主药;“清咽利膈汤”(金银花、连翘、黄芩、甘草、桔梗、荆芥、防风、栀子、黄连、牛蒡子、元参、大黄、朴硝),方出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为治因积热所致之乳蛾、喉痹、喉痈、重舌、木舌诸病而设方。早于该书问世之《寿世保元》,为龚廷贤所著,内有清咽抑火汤(连翘、黄芩、栀子、防风、朴硝、黄连、知母、元参、牛蒡子、大黄、桔梗、薄荷、甘草),公师二方之意,而立“金果清咽抑火汤”,乃为风热外袭,咽喉肿痛初起之用方。经治喉核红肿消退,故予以此方制成散剂,以固疗效。
【注】本文摘自柳少逸著《柳氏医派家传方——栖邑济生堂治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