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医经学派灸术】
【按】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为研究痛经奠下了理论基础。后世医家为探索痛经的辨证规律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胶东柳氏医派要求弟子具有“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的学术架构,故而针灸、推拿诸疗法广受重视,2020年柳氏医经学派针灸术等六项特色中医药技术被市政府纳入非遗传承保护。自即日起陆续分享柳氏医经学派灸术在常见病中的治疗,以飨同道。
一、柳氏灸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临床症状:每于经前一二日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证候分析:肝司血海,又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血海通调。因情志拂郁,冲任气血郁滞,气血流行欠畅通,故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或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血瘀滞故色黯有块。血块排出,瘀滞减轻,气血暂通,故疼痛缓解。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于下次月经周期又复发作。舌紫暗有瘀点,脉弦,为瘀滞之征。
治法:理气化瘀,活血止痛。
处方:
1、《盘石》谷阴血气痛灸方:合谷、三阴交。
《盘石金直刺秘传》云:“妇人血气痛,合谷、三阴交。”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有导肾间动气通达全身,故有化气通脉、调气活血、扶正达邪之功;又为人体四总穴之一,具疏经通络、解痉止痛之效,故可疗“经行腹痛”之候。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交会穴,又为足太阴脾经之本穴,本者,经脉血气所出之处,具激发、聚汇、转输足太阴脉气之功,故《针灸聚英》用治“经脉闭塞不通”之候。于是二穴相伍,施以灸术,名“《盘石》谷阴血气痛灸方”,乃为因气滞血瘀证之痛经、闭经、月经后期之治方。
2、谷阴太冲通经灸方:合谷、三阴交、太冲。
该方实为调气活血之“《盘石》谷阴血气痛灸方”加太冲而成。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具养肝血、疏肝气、调冲降逆之功。故合谷、三阴交、太冲三穴相伍,施以灸术,名“谷阴太冲通经灸方”,主治与“血气痛灸方”同,然因增太冲一穴,而效倍增。
【注】本文摘选自柳少逸著《柳氏医派灸方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