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9g 桂枝(去皮)6g 杏仁(去皮尖)6g 甘草(炙)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论】麻黄汤是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的第一峻猛药,用时定要以无汗为标准。所以柯韵伯说:“然此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用此却当一战成功,不去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不可再。如汗后不解便当以桂枝汤代之。”
本方证为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为君药。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参考】麻黄汤,学的最早,用的最少。一方面:古人历来把麻黄汤叫做“伤寒正局”,“正局”二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典型的意思。具有外感风寒典型的病机和症状,麻黄汤是治疗伤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典型方剂。另一方面:麻黄汤四味药,君、臣、佐、使基本结构体现的最标准。所以,历来讲方剂,都从本方开始。同时,麻黄汤是“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正基于此,所以《伤寒论》中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伤寒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至于风热、温热所致的表证,或表寒证失治,邪郁化热,也非本方所宜。总之,如见发热、口渴、脉数,或病人气、血、津、液偏虚,或兼里热,虽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脉浮等证时,都不可用麻黄汤。正是由于麻黄汤的禁忌较多,临床上应用较少。
麻黄汤中没有姜、枣之品何也?柯韵伯对此的解释为:“其不用姜、枣者,以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麻黄之迅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峻矣。”
【验案】1.麻黄汤证案
冯××,男,56岁。1969年12月6日就诊。寒冬在果园整枝。因劳累甚,而感受风寒。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7℃,恶风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伴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辨证:外感风寒,毛窍闭塞,肺气不宣,营卫失和。诊断:伤寒感冒。治则:疏风散寒,宣发肺气,调和营卫。方药:麻黄汤加味。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0g,川羌10g,防风6g,炙甘草6g,水煎服。1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出汗而解。再予桂枝二麻黄一汤2剂予后。桂枝12g,制白芍12g,麻黄6g,杏仁10g,防风10g,炙甘草6g, 大枣10g,生姜10g,水煎温服。
2.水肿案
林某,男,9岁,1973年7月13日就诊。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在某县人民医院治疗一周罔效,故来莱阳中心医院求中医诊治。证见面目浮肿,咳喘无痰,小便不利,形寒肢冷,舌淡畔印痕,苔白腻,脉浮紧。证属风寒束肺,肺失宣降,三焦气化失司,水邪泛溢肌肤,而致风水。治宜宣发肺气,透达三焦,利尿消肿。师麻黄汤意化裁。处方:麻黄6g,桂枝6g,杏仁6g,蝉衣6g,白茅根15g,茯苓皮10g,生姜片6g,炙甘草3g,水煎服。服药3剂,小便通利,面目浮肿消退,咳喘息。原方加白术15g。续服3剂,诸症消失,尿检有微量蛋白,予以每日黄芪10g,白茅根15g,石苇10g,作饮服之,追访一年,未复发。
【化裁】1.三拗汤:本方去桂枝。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疼,喘咳胸满,痰白清稀。长于平喘,发汗力量不及麻黄汤。又治风寒邪郁,咳嗽失音
2.新加三拗汤:本方去桂枝,加荆芥、薄荷、桔梗、陈皮、大枣。治风寒客表,头痛恶寒,无汗而喘,咳嗽吐白痰等。
3.华盖散:本方去桂枝,加桑白皮、苏子、茯苓、陈皮。治风寒外感,咳嗽气逆,胸膈烦满,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等证。止咳祛痰、降逆平喘力量较原方强。
4.麻黄加术汤:本方加术。治寒湿在表,一身烦疼,宜于发汗者。
5.麻杏薏甘汤:本方去桂枝,加薏苡仁。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较剧者。仍属发表祛湿法则,但本方较宜于偏热证型,与麻黄加术汤有一寒一热之异。
6.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当归、川芎、人参、石膏、干姜。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7.温肺汤:本方加糯米,鸡子白一枚,和煎温服。治中冷声嘶,喘咳。
8.杏子膏:官桂、桔梗、杏仁。等分为末,用杏仁研膏为丸,如梧子大,含化。治寒邪闭束,语声不出。
【歌括】麻黄汤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使,
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注】摘选自汉敬德整理·柳少逸校点《柳吉忱方剂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