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柳少逸先生陶刻文作品欣赏——陶刻虢季子白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清道光末年出土于宝鸡,此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盘内底部有铭文8行,111字。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虢季氏子白为纪念其受周天子命,率军战胜猃狁立下奇功,受到周王的褒奖而作的重器,重达240.5公斤,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乃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虢季子白盘铭文: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寳盤。不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聝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又光”。王赐乘马,是用左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戉(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柳少逸老师陶刻虢季子白盘铭文)
铭文大意: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金文,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古代铜也称金,故又称为金文。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代表,故金文又叫“钟鼎文”。金文始于商,兴盛于周,依附于青铜器。金文的应用年代,上至殷商,下至秦灭六国,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金文发展到西周晚期(夷王、厉王、共和、宣王、幽王时期)已到达高峰,金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字体修长,大小趋同,结体婉转流畅,风格推向了唯美境界,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字画草率,字形扁平,体势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宣王时期的毛公鼎用笔纯熟,字迹秀劲,铭文多达490字,皇皇巨制,为西周金文之冠。
曾祥耙公号认为,虢季子白盘颇具特色,不但铭文圆润洒脱,还开启了籀文之先河,在文字演变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及先秦六国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就是指籀文。虢季子白盘铭文属西周晚期金文,但与春秋金文最为接近,颇疑是《史籀篇》大篆的初始样式。小篆的发展脉络是: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虢季子白盘铭文书法的艺术特性特别突出,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字研究价值,既是学习金文的好范本,也是了解汉字演变的参考资料,更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军事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