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19日,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举办“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与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会议由第三代传承人汉敬德致开幕词,蒋泉涛致闭幕词,刘玉贤做《柳吉忱学术思想概探》的中心报告。会议结束后,蒋泉涛在返京的高铁上有感而发写下本文,柳少逸老师阅后予以回文。兹予分享给工作室的同门,各自思悟吧。——
深圳华为衡水中学与胶东柳氏医派
——胶东柳氏医派柳少逸传承工作室成立二周年会后思考
蒋泉涛
2020年12月21日是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两周年,19日举行“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暨《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说方篇》首发式”。会议结束后,柳少逸老师发出了柳氏医派传承“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号召,作为传承人之一,晚上返京的火车上一直在思考,未来如何遵循老师的教导,做好医派传承发展的工作。
想起近年国人热烈讨论的事情,有两个事情与我们中医发展的历程很相似:华为算一个。以一个企业之力,承受世界最发达国家以国家力量和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打压;河北衡水中学算一个。一个人们只知道出老白干的鸟不拉屎偏僻地方的中学,重点本科上线率高达90%以上。2019年,衡水中学275人考上清华、北大,名校录取率领先全国。创造这些高考奇迹的正是那些如中医地位一样,不被重视、没有任何成长背景的民间草根孩子。
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说:华为公司的战略预备队都在学习衡水中学的精神。他们改变不了教育制度,就要适应教育制度——我们公司也改变不了社会环境,也改变不了大世界,也改变不了美国,我们就要向衡水中学学习,建立适应社会的方式,我们也跑步。
战略预备队在华为大学学习,学员大多数是博士、硕士、至少受过高等教育,包括世界名校毕业的,在非洲等世界各国的基层工作过几年且做出杰出成绩的人员,到华为大学受训,受训以后再回去,再受训,再回去,让他们一层层自己走上来,他们都要向这些中学生学习,为这个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任正非在媒体的采访中提到:公司为什么推崇衡水中学的教学?华为大学上课,要先看衡水中学学生跑步。为什么?一个中学生能做到的,华为大学为什么做不到?
衡水中学的学生,每天三餐只花15分钟,净学习时间超过14个小时;每个月只放一天假,每次不超过24小时;每年寒暑假不超过两周,没有清明十一五一假期;除去假期,没玩过一分钟手机电脑。这是疯狂的努力,是一套方法论下结合现实行之有效的努力方法。
很多人不认可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但衡水中学至少把孩子们的意志提升起来了。没有这样的努力,不可能有衡水奇迹。
衡水中学这座扎根于河北贫困地区的名牌中学,被任正非视作自强不息、摆脱困境的标杆。
我是在农村长大,在上高中时亲戚劝我放弃高考,来到柳老师创办的扁鹊国医学校,从而与中医有了不解之缘。现实是在中国农村,能读上普高的凤毛麟角,读了普高不能考上大学,就算是浪费时间。三年前有一部火爆网络的演讲视频,标题是《63%的中国农村孩子没上高中》,跟别的国家比,在所有中等收入的国家里面,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人力资本是最低的。目前中国城市高中入学率达到93%,而贫困农村只有37%,综合入学率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准。更关键的是0到3岁大脑关键发展期,有一半的孩子生活在贫困农村,吃得饱饭,却营养不均衡。这些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通常不在父母身边,自控力不强,不读高中的孩子,或者初中毕业打工,或者在职高,不是电脑、游戏就是汽修、挖掘机,只要老师管得不严,基本处于散养状态。回想30年前在扁鹊国医学校学习中医的时光,我们很多同学都用“幸运”总结自己。柳老师的严谨治学,徐校长的严格管理,成就了今天一批批优秀的扁鹊中医后起之秀。
从深圳华为到衡水中学,从扁鹊学校到今天的柳氏医派传承,无不揭示中国现今社会的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无法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草根,要改变命运达成目标,就必须有“一套适应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上顽强自律前提下的刻意练习,就是开启成功人生的钥匙”。柳老师已经为我们指出,柳氏医派传承必须遵循“理必本经,法必仲景,药必本草”,知识结构要“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柳老师大量的临床医案、诊籍整理,为每个门人打好了通往中国名中医之路的肩梯,如果说30年前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草根孩子就学于扁鹊学校是幸运的,扁鹊学校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无疑今天的我们又是幸运的,有了肖培新老师的胶东淘宝,有了柳少逸老师、蔡锡英老师的“拼老命”相传,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每个传承人自己高度自律下的刻意练习了!
师祖柳吉忱公,在病榻之上写稿、修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柳少逸、蔡锡英老师,以“布衣郎中”、“治病工”自诩,寒往暑来六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临证著述,舍弃了功名、娱乐,以教徒般的狂热献身中医事业;前辈们在物质极大丰富下仍生活俭仆,持续精进,高度自律,值得每一个柳派人一生敬仰和效仿。
在中国的云南有一所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人张桂梅也是具有狂热教徒般的教育献身精神。2002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孑然一身的张桂梅立誓:“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让她们走出大山……” 2008年,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让1804个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
在人口只是劳动力的西部贫困社会中,女人的主要功能是生儿育女,除了锅碗瓢盆,一切技能上、精神上的需要皆可放弃。女人不必读书,即使读书,也可以随时辍学。
张桂梅管教学生极严,每天陪学生跑操、上课、吃饭、自习,从早上5点到深夜12点。饭后三分钟,学生们必须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时也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吃完,舀汤不能交头接耳……
张桂梅曾说:“我的学生可以考到厦大、川大、武汉大学!我们是用命换来的。”张桂梅信奉女孩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许多人批评张桂梅“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只能培养出背答案的机器,怎么算得上是培养人才?”张桂梅解释:“我们的教育是填鸭式。问题是孩子们基础太差,不这么做是救不出她们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会议点评发言,柳老师引用汉·杨雄《法言·学行》语:“百川学海至海,丘陵学山不至山。”意谓百川奔流不息,才能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达不到山高。寓意学习要勤奋方有长进,若是“明日复明日”懒惰怕苦则学业难成。又以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以博大的胸怀提出,每个传承人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领域努力发展。
未来的胶东柳氏医派,一定会在理论、汤药、针、灸、推拿等领域,出现各专业方向的佼佼者,相对于医术的层面,老师的预见一定是正确的。在成长的道路上, “老实做人,认真读书” 的柳氏师训,周礼三行 “亲父母、尊贤良、事师长”的扁鹊校训,“名声终究多虚幻,功夫唯有处方知”老师教诲,柳老师奉为人生三味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以及“开弓没有回头箭”、“成不成之功,完难完之业”、“拼老命”带教的执着,必将成为每个柳氏门人之信仰,也是柳氏医派之灵魂。
在电影《亮剑》中,李云龙有一段国防大学毕业时的精彩答辩发言:“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
今天的胶东柳氏医派,柳吉忱师祖、柳少逸老师、蔡锡英老师、医派的倡导者肖培新老师已经为我们注入了精神的灵魂,师兄妹汉敬德、刘玉贤、王永前、王爱荣等在不同领域为我们做出了自强、自律、精进的榜样,明天的胶东柳氏医派,一定将会有更多跟随者,一定会有更多为中国中医事业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敢于亮剑者!
狭路相逢勇者胜,胶东柳氏医派就是中国中医的华为,中国中医的衡水中学!胶东柳氏医派必胜!!胶东柳氏医派必将秀于中国中医之林!!
2020年12月19日于返京高铁上
业师柳少逸先生读后回文:背负着“读书”丶“做人”的童心,接受着“为人民服务”的熏陶,肩负着“大医精承”的济世活人使命,一路走来,恪守着“名声终究多虚幻,功夫唯有处方知”的信念,享受着“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心态,以“开弓没有回头箭”、“成不成之功,完难完之业”的毅力和修为,一路走来,开创了柳氏医派方寸之地……我有些累了,所以有了对你们的期望:弟子不必不如师,方可薪火永续。
【编者按】汉敬德和刘玉贤两位师兄均是柳少逸老师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之前的学生,在临床带教中接受柳氏医派的影响,从而打拼出一片天地。而1987年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创建后入校就读的学生,尤其早期的学生如蒋泉涛等,在近乎全封闭的办学模式下,成就了一大批自强、自信的基层中医骨干,这也是柳少逸先生一生中最为欣慰的一件事。三十年过去,“扁鹊人”的精神,也成为了柳氏医派的精神,我等“老扁鹊学子”也当在复健医院和柳氏医派的发展中做出表率才是。
柳氏医派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医派、一个学术群体的事。省、市两级“立项”,栖霞、莱阳两市“申遗”,既是见证了柳氏医派的学术地位,同时也说明医派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中医的层面。蒋泉涛一文,通过回忆、发扬“扁校精神”,体现柳氏医派的正能量。有了“扁鹊人”的精气神,才能丟弃那种学一方一法,沾一点医派光环的狭隘思想,才能有大胸怀、大作为,才能在方寸之地干出一番成就,这也是柳少逸老师建立工作室的初心。柳老师从来都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人和事的,他允许同学们有自已的“小九九”、“小算盘”,也一直用“扁鹊人”的精神及柳氏医派上两代的修为来影响大家,引领大家的成长。若成为柳氏医派的主要传承人,必须要具有“人师”和“教师”的双重修为,敢于责任担当,挑起医派传承发展的重担才行。要像蒋泉涛文中讲到的徐国光副校长一样,虽不懂医学,但是一位称职的“人师”!柳老师多次强调:工作室的同学们虽都有了一番天地,然只有历经再“蜕变”方能“脱俗”,才有更上一个台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