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派传承】柳吉忱学术思想研究与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暨“两录“首发式在莱阳胜利闭幕!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0-12-22 10:52:23

柳吉忱学术思想研究与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暨“两录“首发式在莱阳胜利闭幕!

        柳吉忱学术思想研究与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暨中国医药出版社《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话方篇》首发式,2020年12月19日在莱阳举行。这是为庆祝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两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学术活动。

       会议邀请融媒体中心莱阳广播徐鸿主任担任会议主持人。

       “尊敬的柳少逸老师、蔡锡英老师,现场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受工作室邀请,担任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说方篇》首发式的主持人。首先,感谢各位从各地前来,天虽冷,心很热,此刻我们在这里济济一堂,也正是应了一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柳氏医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必定可以蒸蒸日上,发扬光大!”

       上午8:30,会议开始。

会议在追忆柳吉忱先生生平生业绩中开幕。

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汉敬德致开幕词!

传承精华  砥砺前行(开幕词)

尊敬的柳老师、蔡老师,各位专家领导,各位学弟、学妹:

弹指一挥间,柳老师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二周年了,我们忘不了两年前的12月21日,柳老师发出了“我拼了老命也要带你们”的呐喊,这是对众多弟子的深情的呼唤,唤醒了我们的中医梦想,更是年逾花甲的老师甘愿舍弃岁月静好的使命担当。今天我们带着北京论坛会议上的获奖证书、一篇篇论文、一部部著作,还有“唯有处方知”的自信,献给老师时,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实现了吗?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吗?是否是昙花一现?

今天的相聚,不是庆功会,我们的这点成绩,和老师的关爱和付出,还有很大的距离。老师倡导的“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就是教导我们根要往下扎,基础要深厚。根不固末能有枝繁叶茂者;基础不深,末有房屋能坚久者。如果说,根往下扎,房基要深是我们这两年做的基本功。现在就要把楼基再旁开一寸,开始建造中医梦想的高楼大厦。也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你们不要再坐在绿皮火车上缓慢前进,而要开着复兴号高铁飞驰在神州大地上。老师有期许,我们有信心,也有这个潜力。王爱荣师妹不就代表烟台市到重庆传授柳氏医派的“经”和“宝”吗?今天的这次聚会,可以说是加油会,鼓劲会,把柳氏医派的这列“复兴号”复兴起来,开动起来,砥砺前行。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我在2018年12月22日文章中写道:“根植于胶东的苦菜花、迎春花正在孕育新的生发,待到春风吹遍,定会山花烂漫。柳氏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不就是这暖暖的春风,徐徐地生发在神州大地上吗!”2年来,我们不但学习实践柳氏医派学术思想,更把根植于胶东的柳氏医派发扬到各地,开枝散叶。有柳氏医派弟子的地方就有柳氏医派读书沙龙,柳氏医派这颗慈航的明灯熠熠生辉,普渡了多少迷茫的中医学子。春风已经吹开了烂漫的苦菜花、迎春花,明灯一定能指引着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重新成为柳老师新弟子时,我感慨曰:“原来能望柳老师项背,现在更是高山仰止。”经过了两年的跟师学习,我们已经握住了老师强有力的大手,老师拼命拉着我们前行。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磨难,但只要坚定的沿着老师带领的道路走,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中医学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乃至大医,甚至鸿儒大医。周颖主任在《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中总结的很好,将这条道路用“学道、医道、师道、文道、人道”进行了概括,这本书可以作为柳氏医派的“德”教育的必读篇目,像书中记载的老师一样,每一个柳氏医派弟子都成为鸿儒大医!

为了这一天,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汉敬德                     

        二0二0年十二月十九日

刘玉贤(左一)·蔡锡英老师(左二)·柳少逸老师(中)·汉敬德(右二)·徐鸿(右一)

此后,柳吉忱先生的孙女,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主治中医师柳燕做了题为博古通今 仁爱济世——忆大爷爷柳吉忱先生”的追忆讲述。柳燕早年以栖霞三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录取,报到前父亲带他先去拜见大爷爷柳吉忱先生,大爷爷“博古通今仁爱济世”的品格深深的影响了柳燕的一生,可以说是大爷爷给他上了启蒙第一课。而后,当柳燕顺利毕业,工作三年后到省中医进修期间,大爷爷又让叔叔做柳燕的工作,鼓励并帮助推动柳燕就读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深造。大爷爷和叔叔对中医的执着和自信,使柳燕充满了对中医的敬畏,深深的影响着柳燕的成长,而今柳燕也成了柳氏第三代出色的代表。

讲述过后,主持人对新近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传承读本》周颖著《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和汉敬德著《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做了系统介绍。宣读了中医届老领导、老专家对两书的评介。


主持人说,大医精诚是古今医者追求的最高医学伦理境界,我们今天为传承发扬柳氏医派所做的这一切,必定如柳吉忱先生生前所愿。2年前的1221日,胶东柳氏医派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挂牌成立,今年的21日,恰逢冬至,正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接下来工作室负责人王永前做了工作室两年来的工作总结。

(工作室成立两年总结)

天虽无言,四时行焉;冬至既到,春将不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生生不息,传承源源不断,但有家国兴盛,万民欢颜,千里冰封,虽寒亦暖。

总结之后是学术讲座阶段。上午安排了四场讲座。首先开讲的是柳氏医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刘玉贤副主任中医师。

刘玉贤,1986年拜柳少逸先生为师,研医注重“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临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强调“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从事临床、教学、管理工作30余年。先后任山东省五莲县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总支书记,县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五莲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其学识渊博,出版《中医学概要》等学术专著9部,120余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学术会议交流。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照市中医药学会首届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五级师承指导教师,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主要传承人。其撰写的“小儿推拿柳氏广意派概述”获《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9年度儿科特色疗法专题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其对柳氏医派做了系统研究,结集完成了120余万字的流派研究文章《太极思维方证立论》,日前已送出版社论证,预计2021年可与大家见面。他讲座的题目是——“柳吉忱学术思想概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柳吉忱公的学术思想予以概探:一、柳吉忱医学思想渊源;二、柳吉忱学术思想特色:(一)国学奠基,高屋建瓴;(二)“三必”有源,崇尚经典;(三)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四)“三知”立身,技术全面;(五)内外妇儿,全科诊疗;(六)方证立论,快速简洁;三、三源汇流,创建柳氏医派。  

刘玉贤:《柳吉忱学术思想概探》

汉敬德:柳氏医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1983年拜柳少逸先生为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中医药管理工作30余年。先后任东港区卫生学校校长,东港区卫生局副局长。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管理、教学和临床工作,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精于体悟,善于总结,先后编写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中医学概要》(主编),《病理学》(副主编),及《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说方篇》等著作。发表“眩晕从肺论治”等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日照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东港区中医药学会会长。其多次参加地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科研成果2003年“日照地区中药资源调查研究”获日照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先进工作者”称号。学术论文“漫话小儿脑积水”获《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9年度儿科特色疗法专题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其新作《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话方篇》被第四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大会选为会议资料。

 汉敬德:《以菊花为例,谈柳氏医派“药必本经”的意义》

刘菁:女,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医博士,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九三学社烟台市委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学及小儿推拿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知识史视域下的中医内科学术体系建构与转型”。有“汪受传补肺固表异病同治经验”、“利湿疏血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乳腺增生中医穴位外治法的应用现状”等课题论文联合发表。先后主持了“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山东省中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两个省级项目建设。

刘菁:《中医古籍提要对治学的重要作用》 

王爱荣:女,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莱阳复健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康复治疗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主要传承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得柳少逸、蔡锡英老师之薪传,奠定了较为深厚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先后有《按摩治痿九穴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柳少逸临床经验介绍》、《调三焦治水肿----业师柳少逸经验简介》、《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等2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会议交流。长期致力于柳氏适宜技术的传承和柳氏文化的传播工作。2020年参加烟台市残疾人辅具大赛取得团队第三名和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代表烟台市残联赴重庆市,为巫山县康复技术人员培训柳氏复健技术,助力脱贫攻坚。

王爱荣:上午做了《柳氏病机四论之“气化论”》讲座,下午又进行了“为医之道贵求方法——柳吉忱痹症治疗经验发微”的学术交流。

下午进行的是学术交流,鼓励年轻中医药人员登台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百吉林科研所吴中英所长交流的题目是“科技助力传承,学研柳氏技术,开发外治产品”,在守正传承基础上,描绘了创新现代中医药发展途径和思路。

    福山区高疃卫生院姜树锋院长:“中医针灸浅识”。从西医人的角度看针灸,在理法方药以外,换个视角重新审视针灸的神奇之处。畅谈自己习用针灸值班的心得体会。

李鹏,蓬莱人,蓬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大区主任,主治中医师,200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毕业,201911月入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学习。现任世中联外治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李鹏:“地仓灸方”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张立岩,乳山人,潍坊高新区孙燕诊所主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山东针灸学会第三届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李卓睿传承工作室成员,有“肺经募郗摩方治疗小儿咳嗽”、“腰肌劳损针灸施治体会”等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会议交流。

张立岩:“柳吉忱咳喘病学术思想探讨及临证运用心得”

刘昭明,山东青州人,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幼承庭训,立志学医,从医20余年,始终遵循“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读书”的师训,“合中外古今之药,读岐黄仲景之书”。崇尚“中西医双轨诊断,中医药单轨治疗”,突出传统中医优势。参悟柳氏心法,学习柳派经验,积极参与柳氏医派工作室组织的学术活动。长于各类风湿疾病、骨关节病等运动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参编医著一部,撰有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

刘昭明:“柳吉忱虚损病临证经验及临床学用心得——附临床2例报告”。

    李卓睿,临朐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柳氏医学潍坊读书沙龙发起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之一,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撰有“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惊风浅析”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20年10月经柳少逸先生授牌成立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李卓睿传承工作室。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

交流题目——“柳吉忱郁证临证经验及学用体会——附2例临床报告”。

蒋泉涛,北京视敏同亮眼科法定代表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委员,烟台市针灸学会特种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拥有“自助式多点灸疗保健椅”、“高效眼科灸疗装置”、“儿童视远功能强化学习桌”、“肩斜方肌仿生颈椎治疗仪”、“一种远视力检测及眼肌训练仪”、“强化型光热眼肌自动锻炼仪”等6项发明专利。撰有“中医艾灸也能智能化”、“人工智能让艾灸惠及更多百姓”等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柳氏经穴温灸疗法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31例临床效果观察”获《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9年度儿科特色疗法专题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蒋泉涛:“柳氏多穴联合辨证灸改善糖尿病早期症状的效果观察”。

陈安玉,沂水人,莱山博安门诊主治中医师,柳氏医学莱山读书沙龙发起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之一。烟台市针灸学会首届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委,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撰有“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斜颈”等多篇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2010月经柳少逸老师授牌成立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陈安玉传承工作室。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

        陈安玉:“柳吉忱咳喘病学术经验及学用心得——附2例临床报告” 

孙忠强,烟台市方脉针灸研究所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柳氏医学烟台读书沙龙发起者,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之一。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疑难杂病分会常务理事,烟台市针灸学会首届临床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针灸学会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2017全国针灸埋线微病例大赛”一等奖,获“2012烟台市民间模范”称号。撰有“神阙灸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体会”等多篇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柳氏医派第三代传承人。

孙忠强:“柳氏内络学说问难与思考”

门永波,女,山东烟台中医药专修学院门诊部执业中医师,柳氏医派传承工作室成员,亲炙蔡锡英老师20年,得蔡锡英老师之薪传。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门永波:“柳吉忱淋证学术经验及临证发挥”。

李萍,女,执业中医师。莱阳复健医院住院部主任。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柳少逸、蔡锡英教授,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核心成员。接受柳氏医派的学术思想,学习柳氏医派临床技法,采用柳氏医派成熟的学术体系和医疗经验,内外治法结合,辨病辨证结合,临床治疗与康复结合,奠定了扎实的临床基础。临床上长于对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患者的非急性期中医治疗和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小儿常见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等的中医治疗等。现为烟台市复健脑瘫科研所研究员、莱阳市中医药研究协会理事。齐鲁医派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

李萍:“柳吉忱瘿病学术经验及临证学用心得——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瘿病1例报告”。

任帅花,女,莱阳复健医院执业中医师、高级按摩师。从事柳氏复健技术进行脑瘫儿童康复工作十年,曾参加烟台市2020残疾人辅具大赛获得团体第三名、个人一等奖,先后多次代表莱阳市、烟台市、山东省参加上级组织的辅具比赛,其中代表烟台市参加山东省2019辅具大赛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之一,有“柳少逸运用针刺辨证施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经验介绍”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


任帅花:“柳吉忱“三知”思想解析及临证运用心得——附儿推治疗脑瘫1例报告”。

    烟台阳和中医研究所的同事们在所长孙忠强的带领下,组团参加了研讨会交流,研方、谈药、说病,异彩纷呈。卢南南,烟台市芝罘区阳和中医研究所中医诊所护师,大学本科,曾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三年。熟练掌握门诊诊疗常规、急诊护理操作,及难治性皮肤溃疡换药技术。积极学习常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及中成药临床应用。她交流的题目是“以方证立论法式指导小青龙颗粒和止嗽口服液临床应用体会”。谢丽丽,烟台芝罘方脉中医门诊部艾灸治疗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曾在烟台中医院药剂科工作1年,熟练掌握膏方、水丸、蜜丸的制作流程。现主持探索筹建规范化灸疗工作室建设。她交流的题目是“对艾灸市场标准化发展的思考”。王军,烟台方脉针灸研究所中医门诊部中医师、中药师。先后毕业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曾在烟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进修学习。对中医妇科学,中医实用外治技术,中药调剂、炮制和鉴定,及中医未病学、体质学说多有学习和领悟。她交流的题目是“浅析吴茱萸的性状鉴别和临床应用”。王维融,烟台芝罘区阳和中医研究所诊所执业中药师。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从事中药学专业10余年,熟练掌握基层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常用中西药物的应用规范和用药指导,以及常用中药饮片的炮炙和性状鉴定。她交流的题目是“天竺黄与竹黄的要点鉴别”。谢然政,湖北人,酷爱中医,中学毕业后来烟亲炙孙忠强老师2年,医药双修。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少年铁杆中医。他交流的题目是“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临证应用体会——附临床2例报告”。

(谢丽丽)

(卢南南)

(王军)

(王维融)

        工作室药研组和复健技术组的同学们也参加了交流。

        潘志杰,莱阳复健医院党支部书记,中药师,柳少逸传承工作室中药组组长。长于中药膏、丹、丸、散的制备和炮制。精于中药标本的制作,先后制作各类蜡叶标本1000余件,浸液标本300余件,撰有“中药鲜品的开发利用”、“柳氏药茶制备”等多篇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2018年被莱阳市组织部授予“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他交流的题目是“柳氏茶文化及药茶的开发利用浅说”。李光,莱阳复健医院康复治疗师、中药士,先后从事中药调剂、制剂及中医康复工作。主要运用柳氏复健技术从事中风偏瘫、儿童脑瘫及颈肩腰腿痛等的中医复健治疗。2020年参加烟台市辅具大赛,取得了团体第三名、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他的交流题目是“柳氏支沟阳陵摩合十二原穴摩方化裁治疗中风偏瘫1例报告”。张志武,复健医院执业中医师,他的交流题目是“柳氏艾灸文化及艾灸疗法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应用”。姜雪洁,女,莱阳人,毕业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品经管专业,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药组成员之一,熟悉中药膏方、水丸的制备。交流题目——“柳氏膏滋文化与膏滋方制备工艺简介”。徐兴强,山东省临沂市人,莱阳复健医院中药士。先后毕业于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熟悉常用中药的炮制及中药标本的制作。为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药组成员。他的交流题目是“浅谈柳氏膏贴文化及硬膏制备工艺”。

(潘志杰)

(张志武)

(徐兴强)

(姜雪洁)

        19:30,学术交流结束,柳少逸老师做了《寄望于“弟子不必不如师”——浅说柳氏医学流派及其发展前景展望》的点评性讲话,并为孙忠强、蒋泉涛两位同学的传承工作室授牌。

柳少逸老师:《寄望于“弟子不必不如师”——柳氏医派简介及发展前景展望》

孙忠强(左)柳少逸老师(中)蒋泉涛(右)

21:00,蒋泉涛致闭幕词,宣布会议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柳吉忱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

闭幕
尊敬的柳少逸老师、蔡锡英老师,关心支持柳氏医派发展的各位同道及工作室的同仁:

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今天我们聚在了旌旗山下,五龙河畔,共同庆祝胶东柳氏医派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两周年,进行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方证应用研讨会,并举行《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说方篇》的首发式,精彩的医学交流,缜密的智慧碰撞,在一整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品味了柳氏医派学术的盛宴。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在视频里回顾了柳氏医派伟大的开创者柳吉忱先生,先生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医典、药经、脉学,更有认真读书、老实做人的悬壶济世之道,《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的出版面世,让我们更加详实全面的领略到柳少逸老师写就的鸿儒大医的人生历程。无数个寒来暑往,无数次文字的修正校对,老师的呕心沥血,为我们精心熬就一付付飘着油墨芳香的医愚良药,老师除了知识上对学生们毫无保留的传授,更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求知的海洋没有笑肚佛,只有苦行僧。大师兄汉敬德用散文的笔法完成了《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说方篇》,事实证明只要努力肯吃苦,苦口的中药也会散发诗歌的芬芳。自师祖110周年纪念会之后,刘玉贤兄用短短的半年时间就结集完成了127万字的柳氏医派系统研究之作,这在当今医派研究中当属引领潮流之举。

同学们,朋友们,柳氏医派前进的大旗两位师兄已高高擎起,我们师弟师妹的我们,一定要引领第四代紧紧跟上!如果说传承工作室是柳氏门人大家的平台,那么对于柳老师、蔡老师来说,那一定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正如汉师兄所言,老师们的精神在感召着我们每位传承人努力向前!

刘玉贤师兄是我们柳氏医派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的系统研究者,以其旁征博引的五莲普通话让我们领略了柳氏医派伟大的创始人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的博大和精深。汉敬德师哥又“以菊花为例,谈柳氏医派‘药必本经’的意义”,畅谈柳氏医派的核心思想渊源。刘菁师妹是我们工作室唯一的美女博士,她以“中医古籍提要对治学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学用中医古籍又多了一个全新视角;王爱荣老师以“气化论、痰瘀论”为我们开启了柳氏病机四论的两扇窗隙;而作为医药产业界的优秀代表,吴中英先生为我们带来以《科技助力传承—学研柳氏技术,开发外治产品》,在守正传承基础上,创新现代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姜树锋院长从西医人的角度看针灸,“中医针灸浅识”带领我们在理法方药以外,换个视角重新审视针灸的世界;李鹏主任以“地仓灸方”介绍了其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体会。张立岩师妹以咳喘病治疗经验,刘昭明医师以柳氏方临证应用经验,李卓睿师哥以郁证的临床治疗经验,陈安玉医师以咳喘病治疗经验,孙忠强医师通过对皮肤病的临证,门永波医师以淋证治疗经验,李萍医师通过瘿病治疗经验,任帅花医师通过儿推治疗脑瘫经验,谢然政方证立论结合临床,卢南南方证立论结合中成药应用,李光结合摩方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王爱荣以痹症治疗的临床,12位医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学、用柳吉忱先生学术思想的心得,让我们看到吉忱公以毕生实践创立的柳氏医派,在广袤的中医大地上生根发芽,不断昌盛,相信不久的将来,柳氏医派一定会成长为中医学百花丛林中那支最艳的花。

师祖吉忱公倡导学中医知识结构应当全面,要“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全面发展,本次会议中王军介绍了吴茱萸性状鉴别和临床应用,王维融介绍了天竺黄与竹黄的鉴别要点,潘志杰介绍了柳氏茶文化及药茶的开发和利用。柳氏中医外治,也是柳氏医派的重要特色,近年来柳氏外治在全国遍地开花。再如谢丽丽为我们带来艾灸市场标准化发展的思考,张志武介绍了柳氏艾灸文化及艾灸疗法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应用,姜雪洁带来柳氏膏滋文化与膏滋方制备工艺的简介,徐兴强为我们带来柳氏膏贴文化及硬膏工艺制备介绍。大家多视角,全方位的做了精彩分享。

各位代表,美好的时光终是短暂的,不觉中热烈的交流已到深夜,我们的尊敬的恩师柳少逸老师不辞一天辛劳,一起陪同我们认真听取了每位代表在不同领域的临床成长心得,并发出来“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心声,憧憬着柳氏医派发展的前景,做了画龙点睛的精彩点评,并为孙忠强和我进行了传承工作室授牌,“柳氏医经学派灸术传承工作室”不仅仅是一块字牌,更是一块里程碑,他时刻敦促我们不能稍许懈怠,不能有辱师门,必须有“拼了小命也让柳氏门派熠熠生辉”的信念!柳老师常常提到,择师难,择徒更难,表达了老师的殷殷希望,相信我们每位柳氏弟子,定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方药、针灸、推拿的不同领域结出硕果。

各位代表,2020年将成为过去,正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虽然难忘的交流会也即将结束,但柳氏中医传承的道路仍将如黄河之水将奔流不息;我们每个柳氏门人未来也将继续与时间赛跑,与日月争辉!让我们一起让胶东柳氏医派的医学之光,照耀广褒的华夏大地吧!

最后,感谢徐鸿台长精彩的主持!感谢复健医院提供的会务保障!感谢李震主任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瞬间!感谢每一位为会议顺利召开默默奉献的同门!

祝福柳老师、蔡老师谢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各位同道,期待来年再见!

      蒋泉涛2020年12月19日于莱阳

 柳老师同阳和团队谢然政(左一)孙忠强(左二)卢南南(右三)王军(右一)王维融(右二)合影

吴中英(左)柳少逸老师(中)姜树锋(右)

柳少逸中医传承工作室师生合影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