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
一脉相承
“自祖至孙”是历代中医传承的重要途径,名曰祖传,实是“师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就“以师带徒”而言,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说,“师承”是造就“明医”、“名医”的重要模式。
觅源头 ——
“师徒传承”古来有之
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所云:“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上古之医,史籍无实考,唯《史记》中太史公为扁鹊、仓公列传。他们均以师承名家,又以多有成效的医术而见传。
柳少逸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两条师承关系脉络:其一是长桑君“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这是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中的医学承传,且扁鹊有弟子子阳、子豹等;其二,公乘阳庆“悉以禁方予之”仓公,仓公又有宋邑、高期等数位弟子。
鉴于阳庆“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说明了仓公的学术体系源自扁鹊医学体系。于是仓公系与扁鹊系又以扁鹊著作为基础,形成了渊源自有的医学承传体系,如《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按阴阳》等。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可知,扁鹊得长桑君之术,成为“方之宗”,并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及《难经》传世,并形成了扁鹊学派之学术体系。仓公得公乘阳庆之传,继承扁鹊学派的学术体系,成为继扁鹊之后的一代名医,故司马迁将二人合而立传。扁鹊、仓公是师徒传承模式下形成的名医。经先秦贤达对扁鹊医学的承传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托名黄帝的《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问世,以及现存《内经》为内容的《内经》医学体系。其后在古医经及《难经》的基础上,王叔和有《脉经》传世。加之先秦托名神农之名的《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及东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而有《伤寒杂病论》的传世,从而形成了以 《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四部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拜名师 ——
造就名医重要因素
柳少逸认为,“名师带高徒”是历代造就名医的重要因素。如扁鹊拜长桑君为师;仓公受业于阳庆;张仲景受业于张伯祖;李东垣从师张元素;庞安时为祖传家承。这种传统教育成才形式,造就了大批中医学巨匠。
如要掌握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医学的贡献,首先要熟悉易水学派的师承授受关系及其学术演变的过程。始祖张元素继承了前人的理论,而倡脏腑辨证之说,有《医学启源》《洁古家诊》传世。
李杲即李东垣,因母病死于庸医而立志学医。他捐千金师从张元素习医,从而继承了张元素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其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近十种,被称为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和“补土”派的开创者。
王好古曾同李杲学医于张元素,以其年幼于李杲二十岁,又师事之,尽传其学。亦是金元著名的医家之一。王氏有《阴症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传世。
罗天益乃李杲得意的入室弟子。《卫生宝鉴·序》云:“十数年间,虽祁寒盛暑,亲炙不少辍,真积力久,尽传其私淑不传之妙。”所以罗天益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其“发言造诣,酷类其师,有裨于前人之未备。”故独得李杲之正传,成为当时一代名医,著有《卫生宝鉴》传世。
又如从《时病论》《医家四要》中,亦可反映出师承授受促进了学术的发展轨迹。《时病论》之作者雷少逸,为清代名医。其父雷逸仙,集古人医书为《医博》四十卷,又自著《医约》四卷,咸丰中遭兵乱失之。雷少逸就仅存之方案为编四卷。是书据自序所云,亦渊源于家学,专为时病而作,著有《时病论》传世。
雷逸仙之学由雷少逸传其子雷大震、弟子程觋、江诚,从而三人又有合著《医家四要》传世。《医家四要》序云:“凡业之精,必有可传,凡业之传必有其要”“父以是诏子,子以是承之父;师以是授其弟,弟以是受之师,皆不离乎近是也。”并感而叹曰:“父子祖孙一家渊源,其于脉病方药四者,皆有以别其流派,得其要领,投之所向,无不如意。而其门下士,亦类能守师说,择精语详,其述斯编,相与以有成。”
由此可见,从中医学发展史来看,师徒传承模式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张奇文教授在《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一辑代前言中所述:要学好中医,除了靠自己辛勤努力外,还必须要经过名师的指教,传道、授业、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使世代相传的中国医药学永盛不衰。
选高徒 ——
真胜天下非常之任
元·杜思敬《济生拔粹》之语:“天宝不泄于非人,圣道须传于贤者。”意谓神圣宝贵的医术,不能传于无道德的人,神圣高洁的医道,必须传于高尚贤明的人。
诸师获得意弟子后,均悉将“禁方”及医术传予弟子。诚如清·喻昌《医门法律》所云:“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述可知,“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长桑君何以知扁鹊为“非常人”?是长桑君以扁鹊对其“常谨迂之”,“出入十余年”的长期考察,认可其人品,而收为弟子,尽传其所学。
扁鹊的传世之作,是他在长桑君传授的古典医籍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而完成的。扁鹊行医足迹遍及中原诸国,弟子达十余人之多。由此可见,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带徒传授医术给弟子的人。弟子复有弟子,师徒相传,于是扁鹊诊疗技术及其医学流派跨越地域界河,纵横俾阖于历史的长河中。
仓公淳于意先拜公孙光,尽受其精方。其后公孙光“为书以意属阳庆”,并告诫仓公:“必谨迂之,其人圣儒。”由此可见,名医收徒是重在人品。诚如郭蔼春《医道溯源》所云:“天下有非常之任,必待非常之人。而天下非常之人,乃能真胜天下非常之任。”
扁鹊以“天下非常之人,乃能真胜天下非常之任”,济世活人而成为“方者宗”;“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故太史公司马迁将二人合篇立传。
柳少逸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父亲柳吉忱、蒙师牟永昌、学师陈维辉之传授也。而柳吉忱师承于晚清贡生、儒医李兰逊;牟永昌师承其父晚清秀才、儒医牟熙光;陈维辉受业于著名数术学家、儒医徐养浩,此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其“道”、其“师”,彰显的是一条世医的传承规迹。
【注】本文选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周颖著《大医鸿儒·柳少逸世医传承录》2020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