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道教全真派
柳少逸
摘要:道派之祖师王重阳,引佛、道两家之理入儒,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之宗旨,而创立新道说。道教全真派之养生学术思想,属炼养派中之内丹派,即以人身之精气神为内炼根本,或称“自力”派。庄子之“谨修其身,谨守其真”;葛洪之“藏器全真,以待天之所尽”;《内经》之“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均意谓全其本真,天真养生之道。本文以全真派代表人物师祖王重阳及其弟子马钰、丘处机、孙不二生平及其保健功法,概述全真派之学术思想。
1、独全其真创北宗
道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道家和道教两词,实际上为各自又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基于老庄之学,包含一种哲学观,后者系指宗教流派。道教形成于公元二世纪以后,宋金以来,炼养派分为南北宗。南宗的修炼方法是先命后性,北宗的修炼方法是先性后命。
内丹修炼派宗钟、吕一系,自宋·张紫阳开南宗后,在金元时期,由王重阳开创北宗,称全真派。《遗山集·紫微观记》尝云:“真元、正隆以来,又有全真家之教,咸阳人王中孚倡之,谭、马、丘、刘诸人和之。本于渊静之说,而无黄冠禳桧之妄;参以禅定之习,而无头施缚绊之苦”。明·王世真在《王重阳碑》文中谓“其说颇类禅而稍粗,独可以破服金石、事铅汞之误人与符篆之诞”。故此,北宗全真教派开创于王重阳,而发展于马丹阳,极盛于丘处机。按《甘水仙源录》卷一至元六年诏书所云:“丹阳以下七真”,系指丹阳真人马钰、长真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长春真人丘处机,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皆全真派祖师重阳真人王嚞之弟子。而卷二《七真赞》则增重阳祖师,而省清净散人。年谱后序云:“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因丘处机去世最晚,故是书上自王下至七真合编年谱。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至宁海(山东牟平)筑室于马钰南园,其室题额曰“全真”。并作长歌铭之,歌中有词:“堂堂名号号全真,寂静逍遥仔细陈,岂用草庵遮雨露,亦非瓦屋度春秋”。故此,后人遂以“全真”名冠王重阳所创教派,即北宗全真教派。
“全真”一辞含义,《全真集》序“谓真者至纯不杂,浩劫长存,一元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也。上古之初,人有纯德,性若婴儿,不牧而自治,不化而自理,其居于于,自造自得,莫不康宁享寿,与道合其真也”。《寿岩丛录》称“其号全真,乃屏去幻妄而独露其真之道,所谓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气、全神方谓之全真……全精可以保身……全气可以养心……全神可以返虚……是故精气神为三元药物,身心意为三元至要,学神仙法不必当为,但验精气神三宝为丹头,三宝会于中宫,金丹成矣”。而《晋真人语录》有:“夫全真者合天心之道也,神不走,气不散,精不漏,三者俱备,五行都聚,四家安和为之全真”的记载。故此,就全真派的理论而言,约有三端,即“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
考“全真”一辞,历代典籍论述甚夥。《庄子·渔父》篇有“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谨修其身,谨守其真”的记载,全真意谓全其本真、天真。葛洪《抱朴子·外篇》有“藏器全真,以待天之所尽”,《内篇·畅云》有“含醇守朴,无欲无忧,全真虚器,居平味淡”的论述。而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有“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通则不能致之矣”的记载。考葛洪“全真”之义,主要指高明之士怀才隐道,不敬流俗,全其本真以尽天年,即其“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乐饥陋巷,以励高尚之节;臧器全真,以待天年之尽”之谓也。而王冰之“全真导气”乃炼功保健之义。历史学家陈垣氏在《南宋初·新道教考》中认为王重阳以义不仕金而托道自隐,是具有民族气节之北宋遗民,其号“全真”或取此意。
全真派之学术思想,就其道统源流,属少阳派北宗。就其修持内容看,少阳派,原始派统属炼养派中之内丹派,即以人身之精气神为内炼根本,或称“自力”派。据道统而论,吕纯阳师钟离权,钟师东华少阳,少阳师李聃,而王重阳师吕纯阳。这样从老子算起,王为第五代,故全真派称重阳子与前四代共称祖,以其徒马丹阳等七人称七真。王重阳仙逝后,七大弟子各传门派,马丹阳传遇仙派;谭长真传南无派;刘长生传隋山派;王玉阳传嵛山派;孙不二传清静派;郝大通传华山派,丘处机传龙门派。自元以来,以龙门派为最盛,后龙门派又倂南宗,而分南、北二派。
2、三教合流道重阳
道教全真派之师祖王重阳,引佛、道两家之理入儒,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之宗旨,而创立新道说。其有歌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来做一家”;“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重阳传道之初常以《孝经》、《心经》、《道德经》教其门徒,在他云游三州期间,于文登建“三教七宝会”,于宁海建“三教金莲会”,至福山又建“三教三光会”,至登州立“三教玉华会”,至莱州又起“三教平等会”。以示“不独居一教”、“三教平等”的宗旨。“三教圆融”的基础是以道教的“道”为主要契机的,在《金关五锁诀》中把三教视为“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三教者,如鼎之三足,身同归一,无二无三,三教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银树生三枝也。
重阳子创全真派北宗,立“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身”说,这与其家世、所处时代及其禀赋有极大的关系。王重阳,咸阳人,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生,金·大定十年庚寅(公元1170年)正月初四卒,寿五十八岁。原名中孚,取易卦名之,字允卿,又字知明,后改名喆,至宁海后又自加一吉字为嚞,字智明,号重阳子。出身豪门,金·熙宗天眷(1138---1140)时应武举,中甲科。
《全真教祖碑》记云;“先生美须,大目身长六尺余寸,气豪言辨,以此得众。家业丰厚,以粟贷贫人,惠之者半,其济物之心,略可见矣。弱冠修进士举业,籍就北府学,又善武略,圣朝天眷间收复陕西,英豪获用,先生于是损文场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知。还被道气克余,善根积著,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于是慨然入道,改今之名字矣。……岁又饥馑,时有群寇劫先生家财一空,其大公诉于统府,大索于邻里三百余户,其所亡者金币,颇复得焉,又获贼之渠魁。先生勉之曰,此乃乡党饥荒,譬如乞诸其邻者,亦非真盗也,按忍陷于死地,纵舍使去,里人以此敬仰先生愈甚。咸阳﹑醴泉二邑赖先生得安。是后于终南刘蒋村别业居之,置家事不问,半醉高吟曰: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于是乡里见先生曰:害风来也。先生即应之。盖因师自命而人云。正隆已卯季夏既望,于甘河镇醉中啖肉,有两衣毡者,继至屠肆中,其二人形质一同,先生惊异,从至僻处,虔祷作礼,其二仙徐而言曰:此子可教矣,遂授以口诀。其后愈狂咏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明年再遇于鳢泉,邀饮肆中酒家,问之乡贵年姓,答曰濮人,年二十有二,姓则不知也”。此即传说中重阳子于陕西户县甘河镇遇吕洞宾的化身,得修道之秘诀,遂诵道术的故事。
有关重阳子的记载尚见于其它道家典籍,李道廉《七真年谱》载王重阳:“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生于终南刘蒋村,始名中孚,字允卿,自稚不群,既长美髯眉,躯干雄伟,志倜傥,不拘小节,弱冠修进士业,系京兆学籍,善于属文,才思敏捷,尝解试一路之士,然颇喜弓马。金·天眷初乃慨然应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后入道,改称今名,仍以害风自呼之”。
据金·刘祖廉《重阳仙迹记》云;“正隆已卯忽遇至人于甘河,以为可教,密付口诀,又饮以神水,自是尽断诸缘,同尘万有,佯狂垢污,人益叵测……后于南时村掘地为隧,封高数尺,榜曰话死人墓。又于四隅各植海棠一株,曰:吾将使四海教风于一家耳。三年复自实之,遂迁于刘蒋(公元1163年)。大定丁亥(公元1176年)夏焚其居、人争赴救,师婆娑舞于火边,且作歌以见意。诘旦东历,径达宁海,首会马钰于怡老亭。马亦儒流中豪杰者,与其家人孙氏执弟之礼,又得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执一、郝大通等七人。马曰丹阳,谭曰长真,刘曰长生,丘曰长春,王曰玉阳,郝曰广宁,孙曰清净散人,并结为方外眷属。已丑秋季(公元1169年)留王、郝于昆嵛山,携四子(马、谭、刘、丘)西归(按:孙不二去洛阳),抵汴寓王氏逆旅。无何,呼丹阳付密语,无疾而逝,春秋五十有八,四子将其柩,葬于刘蒋故庵之侧,丹阳庐于墓次,今之祖庭(后建重阳万寿宫)是也。有诗词千余篇,分为全真前后集传于世……”。
按马丹阳《洞玄金玉集》记载。1168年丹阳随重阳师到南京,年终,重阳子认为自己年寿已到,要回去料理后世。马请留辞世颂,重阳答四年前已书于关中吕道人庵壁上。后马等送重阳灵柩归葬,至吕祖庵果有题壁诗:“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诚搜刷。”又《全真教祖碑》记有王重阳辞世前口颂词:“地肺重阳子,呼名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颂毕俨然而终。
重阳子主张儒、道、释三教合流,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定出道士出家制度。据明《正统道藏》所收王重阳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及授马丹阳《金关玉锁决》、《二十四诀》,《道藏辑要》收有王注《马篇灵文》等。
3、游仙废虚话丹阳
莱阳建城于汉,古称昌阳、挺县、观阳、芦乡,后唐时建邑于莱山之阳而更名莱阳。名胜古迹较多。也是道教、经学家发祥之地,是“丹阳以下七真”发迹处之一。“八角庙”是七真人会葬阁。“游仙宫”是北七真之首马丹阳修炼、羽化之处。然而时光流逝,昔日朱阁流丹,雄奇壮观的“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已无形迹可寻了,“游仙宫”废墟上已由现代化的亭台楼阁、水榭花廊的“莱阳宾馆”所替代。“丹阳以下七真”莱阳县志见录,而其众多神奇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马钰(1123----1183)祖籍扶风人,为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后避乱涉居登州之宁海。初名从义,字宜甫。后改名钰,字玄宝,又曰元宝,登金·贞元进士。大定间遇重阳子,授以道术,与其妻孙氏不二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游仙宫修炼,后羽化此宫,赐号丹阳顺化真人,为王之大弟子,北七真之第一位。是一位全面继承王重阳全真派道学思想,在道学、气功、医学上均卓有建树的人。传世之作有《神光灿》、《洞玄金玉集》、《丹阳真人语录》、《渐悟集》、《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是全真派的核心理论。“识心见性”取法于禅宗明心见性之说,“独全其真”体之于“性命双修”之法。丹阳真人气功修炼是以清净为主而创全真教遇仙派。丹阳有云:“自古神仙不敢跳过澄湛二字,乃妙言也。经云:澄其心而神自清,修行人多言澄心,不识澄心之理,如何是澄心之理?只要一念不生,性体真空,杳杳湛然,似天澄虚不别,是真澄心也,无心可澄是名澄心。且夫灵源妙觉本来清净,因为万尘污其定水,尘多则水浊,心多则性暗,所以澄心损事,其心自明。澄心浅者动则尘生,澄心深者纵有风浪动摇,其水不浑,譬喻人之工夫大小……故《道德经》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是也。自古学道之人体到实际真空,得无心真定,才说自然。且道如何是体空处?夫体空者,心体念无,绝尽毫思,内无知,外无觉,内外俱寂,色空双泯。目视其色,不著于色;耳闻其声,非闻于声,故声色不能入者,自然摄情归性,混合杳冥,化为一点灵光,内外圆融,到此处方契自然体空之道也。夫自然体空者,若是有体,即有所不体;若无所体,即无所不体”。少阳派南北宗均主性命双修,而南宗主栽接(阴阳派)修炼方法是先命后性,北宗主清净,修炼方法是先性后命,故丹阳尝云:“道人要妙不过养气……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又曰守清净恬淡所以养道,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气。然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又曰清净者,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则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故澄心如澄水,万物自鉴;养气如护婴儿,莫令有损,气适则神灵,神灵则气变,次清净所到也。又曰: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若施于身心,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然以养气,心不弛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而妙道得矣”。
所以北宗全真派之修持是强调清净,以修性为主。马丹阳《无为吟》自咏;“术法我不会,打坐我不爱,终日乐逍遥,终日占自在,观天性大道,自然得交泰。本师传口诀,无为功最大”。“命清得长生,性静能久视,命乃气之名,性乃神之字。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子母成真一,真一脱生死”。此可谓之北宗气功修炼的精髓。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是由马氏传其师授之内丹心法,此篇收入《道藏》典籍。是北宗全真派气功修炼的理、法要旨。诀中对祖宗、性命、根蒂、龙虎、铅汞、刀圭、金公、黄婆、婴儿、姹女、龙蛇、心猿、意马、宾主、觉照、太上、三宫、九星、五刚、三才、抽漆、火候、金丹、出离、三界、七返、行住、坐卧等均有精湛的论述和独特的见解,为后世道家、气功家奉为圭臬。
丹阳弱冠能诗,精于医道而擅针灸,是一位集道家摄生、气功、医学之大成者,其根据人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径路。输穴是经气流注交会于皮肉筋骨之间部位,总结其一生针灸医疗经验而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传世。
4、雪山之阳振龙门
全真龙门派以丘长春为“龙门启派恩师”,其十八弟子为龙门第一代,并留有“龙门百字派----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园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光,世景荣维懋。希微愆自临。为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实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观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此百字即龙门后裔的排辈顺序,足见龙门派之兴盛,北宗全真派开创于王重阳,极盛于丘长春,其社会影响极深且远。这与长春子“于大雪山之阳”面见成吉思汗,得到他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而使全真派兴盛起来。
丘处机,生于金·皇统七年丁卯(公元1147年),卒于元·太祖二十二年丁亥(公元1227年)。又名丘长春,字通密。山东栖霞人。自幼颖悟,博学强记,览儒、释、道各家典籍及先秦诸子百家之学,尤精于道家学说。十九岁弃家学道,去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取道号长春子,王嚞去世后师事马钰,是全真派继王重阳、马丹阳、谭长春、刘长生之后第五位掌教者。金·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穴居陕西潘溪六载,乞食度日,行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此时著作集有《潘溪集》。随后赴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七年而立龙门派。古谓“全真之教始于少阳君,兴于王重阳,大盛于长春公”。由于全真教及丘长春的威望极大,宋、金、元三朝统治者争相结纳,遣使相召,丘俱不赴,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丘长春住莱洲昊天观,太祖遣使召之。翌年应召与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十八人,远游中亚,历地万余里,于公元1222年“于大雪山之阳”面见成吉思汗。其弟子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记录其师往谒成吉思汗途中经历。
成吉思汗曾向他请教长生,他说没有长生不老药,只有养生之方。又问及“治国保民”之术,则以爱民止杀为说。《风云庆会录》是丘长春会见成吉思汗的酬答记录。于是元太祖深器之,称为“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由于元太祖的咨询,在他及其门人的言论中,除保有道家无为思想外,尚更多地突出了儒家“修、齐、平”、“诚敬”、“仁孝”等思想。所以在制止元代统治者野蛮杀戮问题上,丘长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后由于他的保民措施,大为后人所称颂。清·乾隆帝题丘处机象说:“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丘处机的学术思想及其教派,基本上继承了王重阳、马钰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丘长春《语录》云:“吾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学,以后只称性学,不得称功。功者,有为之事,性为功哉?”又云:“吾宗唯贵见金(即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基,以性明见空为实地,以志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执,不如此便为外道,非吾徒也”。《潘溪集·青天歌》被赞为“修真之捷径,入道之梯阶”,元代混然子为之作注,认为“前十句乃明修性之本体,中十二句为复命之工夫,末后八句形容性命混融、脱胎神化之妙”。元代修炼大师张三丰取其末句谱曲命调,谓之“洞天清唱”。
《大丹直指》其学术渊源于其三世祖钟离权之《灵宝毕法》。丘长春在《大丹直指》中详述了气功内丹术的理论和方法。认为内丹的修炼,必须“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然后才能“气满神壮,结成大丹”。具体分为九法,前三法为小成之法,能补虚益气,返老还童;中三法为中成之法,能长生不死;后三法为大成之法,能得道成仙。
1227年,丘长春羽化于长春宫,遗骸葬北京长春宫东侧下院处顺堂。“及至葬,大备其礼,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而被时人形容为“琳宫秘宇、拟于王者”的长春宫,被广大全真派道徒尊为“祖庭”,成为中国北方的道教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
丘长春学道于山东一带,虽然后来游历中原、关西、西域、及印度等,就其北行时仍关心家乡人民疾苦,其有诗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据传有一年久旱无雨,田地龟裂,禾苗自燃,人畜渴死无算。其时,丘长春漫游回乡,见象心如火焚,立即择地掘井,当日掘得一泉,广取不竭,拯救了一方黎民。百姓感其恩德,称井为“长春仙井”。并在井旁建一砖塔,井西建大殿,称“长春宫”,为别于北京“长春宫”,故又名之曰“滨都宫”。据《甘水仙源录》的记载。丘长春“明昌二年,东归栖霞,乃大建琳宫,赐其额曰太虚。气象雄伟,为东方道林之冠”。按《嘉庆山东道志》云:“太虚宫,在登州府栖霞县北十里,即元丘处机得道之所”。
“长春仙井”是古邑栖霞八景之一。清·黄丽中诗云:“仙迹犹留井,清澄见道心。春长山院静,古柏影肃森”。可惜十年动乱之中,井填,塔毁,殿拆,古迹夷为平地,只剩下史书中记述古人题仙井诗。女诗人冷淑仪有诗作:“长春遗迹在栖霞,晓汲清泉井有华。好把身心都伐洗,白云深处访仙家”。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赐“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21年)又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一生著术甚多,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潘溪集》《玄风庆会录》、《鸣道集》及《后祖全书》等。
5、不二法语谈女丹
孙不二(1119—1182年),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人。金大定七年(1167年)与其夫马钰同拜王嚞为师,谐金莲堂出家。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居洛阳之凤仙姑洞修道成真,后殁于此。为全真道清净派的创立者。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清净渊真顺德真人”。为北七真之一,著有《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是历史上著名女丹家。
女丹功法不知创于何人,宋《云笈七签》、明《正统道臧》等著名道家典籍未见专篇,至清·魏龙骧《道臧辑要》始收录《女丹合编》,闵一得《道藏续编》载《女宗双修宝筏》、《女修正途》两篇。民国八年(1919年)五月续编有《坤鉴宝镜》一部,后陈樱宁校正有《女丹诗集》,现民间尚有抄本无名氏所著《女丹真诀》、《女丹简便法》等。
修炼内丹,于补漏筑基阶段,所用功法男女有别。男性修内丹,筑基阶段首“断白虎”,炼精化气,生殖器萎缩如童,永无动机,谓之基成。女性修内丹,筑基阶段则首“斩赤龙”,月经断绝,乳房平缩如男为基成。古男以炼精、女以炼经为主;故男以脐下丹田为气海,女以乳房为气穴。而有“男子之命在丹田,丹田者生丹之真土也;女命在乳房,乳房者,丹田之木精也”之说。男性活子时到,谓之一阳生;女性谓之一阴生。据文献记载,女性修丹除意念、运气外,皆有按摩乳房之法,其数或三十六、七十二、三百六十,即阴用六也。
后升为化法,前降为生法,故男性生精、女性生经皆重前降而不用后升。所不同者,男性前降经绛宫入丹田;女性前降则随咽津至双乳,加以按摩,而后转夹脊归丹田,无须意引,而且无论生、化皆须按摩乳房。
《不二元君法语》,从现存道家典籍来看,应属最早的女丹功法。是专讲妇女内炼功法的。清净散人《不二元君法语·坤道功夫次第》篇中,分为收心、养气、行动、斩龙、养丹、胎息、符火、接药、炼神、服食、辟谷、面壁、出神、冲举十四步炼丹功法。《不二元君法语·女功内丹》篇中又有七步妇女内炼功法。清净散人根据男女生理、心理有别,根据自己修道成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妇女修炼内丹的方法。
内丹,炼丹的一种,是与外丹相对而言。它是把人体某些窍位喻作“鼎炉”,以体内精、气、神作为锻炼对象,即“药物”。运用意念、调息等掌握为“火候”,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使后天的精、气、神重返先天,以凝结成“胎”,即为内丹。这实际上是练功者希望通过上述锻炼,以求得如服灵丹那样延年益寿的目的。内丹派,又称周天派。是传统气功中最大的流派之一。是以内丹术作为锻炼内容的古代气功流派。北七真虽各创一派,但其宗教思想、内丹功法大致相似。女丹功,古称“女丹法”,或“太阴炼形法”。《不二元君法语》是以五言、七言诗形式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妇女行内丹术的锻炼方法。其步骤是先积气于乳房,然后安炉立鼎,行太阴炼形之法。斩赤龙的方法,在心静息调后,凝神入气穴,将两手交叉捧乳,轻轻柔摩乳房三百六十遍,将气自下丹田微之吸起二十四口,仍用手捧乳,返照调息。久久自然真息往来,一开一合,养成鄞鄂,神气充足,真阳自旺,其经水自绝,乳缩如男子,是谓斩赤龙。其后再行大小周天法。但斩赤龙功法,极不易处理,必须谨慎。笔者曾访过十大洞天之一青城山第五大洞天及成都青羊宫,据悉道姑们仍炼女丹功法,并先行斩赤龙法。
【注】本文选自山海书社·柳少逸蔡锡英等《杏苑耕耘录》1992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