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广意派儿推】柳少逸:推五经13家手法对照(上)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0-10-28 19:00:00

柳少逸:推五经13家手法对照(上)


(一)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

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临床应用

(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3)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

(1)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

(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临床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等。

临床应用

(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按语:在教学中,当此节讲授完毕,余即声称:参加国家各类的考试、考核,必须以此教材为准。然临床上,此只为一家之言。即五版教材《推拿学》之“分推五经”均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余称之为“教材版法”。

(二)清·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

推脾土

脾土:在大拇指上罗纹。男左旋,女右旋。而程公权云:不如屈小儿大指内推为补,直推外推为清。盖因小儿虚弱,乳食少进,必推此有效。至痰食诸症,又必先泄后补。总之,人一身以脾土为主,推脾土以补为主。清之省人事,补之进饮食。万物土中生。乃一身之根本。治病之要着也。

推肾水

肾水在小拇指外旁,从指尖一直到阴池部位,属小肠肾水。里推为补,外推为清。清者,因小儿小水赤黄。补者,因肾水虚弱。清退脏腑热,补因小便短少。

推肝木

肝木在食指。肝属木,木生火。肝火动人眼目昏闭,法宜清。诸病从火起,人最平者肝也。肝火盛则伤脾,退肝家之热,又必以补脾土为要。

推心火(宜清不宜补,补则于人不利,宜切记)

心属中指。指根下离,属火。凡心火动,口疮弄舌,眼大小皆赤红,小水不通,皆宜推而清之。至于惊搐,又宜清此。心经内一节,掐之止吐。

推肺金

肺金在无名指,属气。止咳化痰,性主温和。风寒入肺固嗽,伤热亦嗽,热宜清。寒亦宜清,惟虚宜补,而清之后亦宜补。凡小儿咳嗽痰喘,必推此,惊亦必推此。

按语:概而论之,该书在“又补泄辨”一节中称:“补者向指根里推也。”“泄者,向指根往外推也。”由此可见,“五版”教材之分推五经补泄方向,全异于此书。余称《幼科推拿秘书》为之“古籍版法”。

(三)清·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

脾土:补之省人事,清之进饮食。

肝木:推侧虎口,止赤白痢水泄,退肝胆之火

心火:推之退热发汗,掐之通利小便。

肺金:推之止咳化痰。

肾水:推之退脏腑之热,往上清小便之赤。如小便短,向下亦宜补之。

按语:《小儿推拿广意》之阳掌图注有“往上清,往下补”;拇指当“曲为补,直为清。”其五经推拿手法与《推拿秘书》类同。

(四)清·张振鋆《厘正按学要术

明·周于蕃有《推拿要决》传世,清·张振鋆重编名《厘正按摩要术》。该书“凡例”有云:“是乃本之周于蕃,其阐发之明处,搏采群书,广搜古训,所辑各说,倍于周氏。其或参以己见。”卷二为推拿部分,多引用周于蕃《推拿要决》及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之论。如“推肝木”、“推脾土”引自周于蕃之文,“推心火”、“推肺金”、“推肾水”取自熊应雄之文,故该书仍属“古籍版法”。

【注】:本文节选自柳少逸“推五经诸家言与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