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的学术创新性特点

复健王  复健王的自留地  2020-10-16 22:50:51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的

学术创新性特点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是胶东柳氏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法-方-术(药)临证体系的重要一环,其鲜明特征,就是以“理必《内经》,法必《伤寒》,药必《本经》”一以贯之,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厚重、手法简便、取穴精到,有法、有方、有术,疗效显著。 

一、《内经》理论是柳氏广意派的源头活水  《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被后世医家誉为“医家之宗”。《内经·素问》首篇“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表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内经》的核心理论,而“形与神俱”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的。柳少逸认为《内经》中医学其法理贯穿到柳氏医派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

二、经络学说是柳氏广意派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着较系统的生理、病理等内容,就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等理论,是相辅相成的,且被长期的医疗实践所印证。无论是小儿疾病的诊断,还是小儿推拿的部位(穴位)、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的摩法、摩方,以及推拿在小儿常见病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均是其理论基础,印证了《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深刻涵意。广意派对有关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如“小儿指纹三关应用的意义探源”、“开脏腑摩法浅说”,及“灌根通结法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等,发广掘深,精确独到。

三、创用摩法、摩方是柳氏广意派的突出建树  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原理,将针灸处方学的配伍法,引伸到小儿推拿学中,而立“摩方”,形成了“摩方”、“针方”、“灸方”、“药方”交融施治的小儿推拿临床特色。针灸、按摩是中医治疗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应用“四诊”以诊查疾病,运用“八纲”理论进行辨证,然后根据病情需要,确立治疗大法,施以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施治。柳氏父子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针灸大法”(简称“针法”),选穴组方创立了“针刺处方”(简称“针方”),继而变通“针法”,为“摩法”、“摩方”,从而拓展了广意派小儿推拿的学术体系,并以此成为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学的学术特色之一。

四、用太极思维阐发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为柳氏广意派的重要内容  根据中国象数医学的核心理论,结合脏腑经络学说,用太极思维探讨小儿推拿的手法,施治的部位、穴位的功效、主治,及其作用机理,加深了理论与临床的沟通,完善了小儿推拿学的理论体系。以推五经为例,以往人们对五经的脏腑定位疑惑不解,即使解之也多望文生义,但引入先后天八卦图,则迎刃而解,“了如指掌”:“若伸掌将八卦图置入其中,则对应中指位乃离卦,相对于掌根位乃坎卦,近虎口部乃震卦位,近掌横纹处为兑卦位。于是八卦配属方位、四时、二十四节气,则成为震东方木、卯时、春分;离南方火、午时、夏至;兑西方金、酉时、秋分;坎北方水、子时、冬至;而中央为四季土,这是开放的、展开的太极模式。若作握拳式,由开放到再封闭的太极模式,拇指端居中脾土位,则中指顶仍居离卦心火位,食指顶居震卦肝木位,无名指顶居兑卦肺金位,小指顶居坎卦肾水位。于是形成了五指端配五行、五脏及推五经的作用机理。”

五、辨证论治和辨病(症)论治相结合是柳氏广意派的临证特色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也构建起柳氏广意派理-法-方-药(术)体系。同时,柳氏广意派也不排斥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而是将三者有机融合,因病制宜;凡有所需,权变施用。如小儿脑瘫是临床常见病,易造成终身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严重负担,但其治疗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柳氏广意派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分为智力低下等十五种症状辨症施术,见是症施是术,体现出“以方证立论”的特色,如腕关节下垂主以按摩治痿九穴或交通心肾九穴等;又根据病理表现,分为痉挛型脑瘫等七种病证,分型施术。通过辨证施术和辨病(症)施术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无以替代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家长的热捧。

简而言之,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中医药特色技术具有如下创新特点:1.广意派的重要学术特点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雄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根基。2.用中医理论破译并阐述了推拿手法、部位的作用机理。3.创立摩方,自此将推拿临床处方化。4.将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纳入了柳氏“方证立论法式”的临床应用体系。           

                                                                       202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