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逸先生解读《难经》脉学(1)
扁鹊,原名秦越人,为先秦最著名的医学家。其受业于长桑君,又授徒子阳、子豹等弟子十余人。越人医术精湛,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所成。行医于战国时中原诸国,且能“随俗而变”。在赵为“带下医”,至周“为耳目痹医”,入秦“为小儿医”,于是“扁鹊名闻天下”。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称“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从而在史学上确立了秦越人为医学鼻祖的地位。
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可知,长桑君“知扁鹊非常人也……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禁方”,即秘而不公开传授的医疗方法。说明了在公元前五世纪上半期的扁鹊时代,已有了以“禁方书“的名称流传的医学秘籍。由于扁鹊的传承,于是就有了《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及《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等医籍传世。从《扁鹊仓公列传》中尚知,公元前180年,淳于意受业于公乘阳庆。阳庆“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由此可知,正是由于仓公通过其师公乘阳庆悉得扁鹊之真传秘籍,从而成为继扁鹊之后的一代名医。
《汉书·艺文志·方伎略》所传古医籍,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经》二十五卷”等“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尚有《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等“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从古籍由简而繁的发展趋势来看,白氏、黄帝之医经均当晚于扁鹊之“医经”,故白氏、黄帝之“医经”多发端于扁鹊之医经。从现存的医籍可知,扁鹊、白氏等古医籍均已佚失,但可以肯定其内容多存于《黄帝内经》之中。同时,《扁鹊内、外经》的内容,尚可从《难经》谈起。李肪《文苑英华》杂序,引唐·王勃《黄帝八十一难经》序,称“秦越人始定章句”,此即秦越人著《难经》说。清·叶霖《难经正义》序云:“世传之《难经》者,杨元操序言渤海秦越人所作,殆难穷考,而仲景《伤寒论》自序,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云云,其为汉以前书无疑,当是史迁《仓公传》所谓扁鹊之脉书也。”欧阳玄《难经彙考》云:“切脉于手之寸口,其法自秦越人始,盖为医之祖也。”杨元操《释幻云史记附标》云:“黄帝八十一难者,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就《难经》的内容而论,滑寿云:“一难至二十一难皆言脉,二十二难至二十九难论经络、流注、始终长短,度数奇经之行,及度之吉凶也。其间有云:脉者非谓尺寸之脉,乃经隧之脉也。三十难至四十三难言荣卫三焦脏腑肠胃之详。四十四、五难言七冲门乃人身资生之用,八会为热病在内之气穴也。四十六、七难言老幼寤寐,以明气血之盛衰,言人面耐寒以见阴阳之走会。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言病能脏腑积聚泄利伤寒杂病之别,而继之望闻问切,医之能事毕矣。六十二至八十一难言脏腑荣俞用针补泻之法。”又云:“唐诸王侍读张守节作《史记正义》,於《扁鹊仓公传》,则全引《难经》文以释其义……由此则知,古传以秦越人所作者,不诬也。”而从《难经》的内容可知,《难经》的诊法多为“色脉之道”,故太史公有“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注】本文选自柳少逸著《医学讲习笔录》,题目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