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业师柳少逸老师对传承工作室的学生们讲的一番话。明显感受到先生“视学生如己出,对学生成材发自内心的着急”。《荀子劝学》有“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之语,望同学们理解老师的苦心,发愤图强。兹予分享,以飨同道!
传承,首先要“听话”
同学们:
我在医学上之所以有点成就,就是我听话,听作为我一生的老师(父亲)的话。如如何读书、背书、用书、写书。这在我那本《柳少逸师承纪事》的集子里讲了,实是我的从医笔录,有一些是在《柳少逸讲习笔录》中说了。我也许并没有你们聪明、用功,所说的“听话”,实则是引领你们一条思路,告诉你学医、业医的规矩、准绳,用现代概念讲属方法论的范畴。开工作室时,蔡老师要求你们“丢掉过去的东西再跟师”。不是让你丢掉中医学知识,而是让你们跟上我的思路和模式,即凡事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有效的方术。想一想我的每句话、每段课徒笔录,你们都认真思考了吗?
工作室建立已有年半了,再是通过吉忱公2019年的纪念活动,你们对“胶东柳氏医学流派”的发展轨迹、流派特征及学术思想,已有了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我又进行了“柳氏方证立论法式与临床”的讲座,此法式的应用,是提高你们临床水平的法门。所谓本派“五大创新体系”,其落脚点就是临床的“方证立论法式”,是对辨证论治体系从繁到简的“模块化”!说是创新,实乃守正。是对医圣张仲景临证大法的一种复归,也是我在吉忱公的方证立论雏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下形成的一种临床模式。当然要形成这种模式,要具有应用这种“法式”能力,是要有一定“修为”的!即你大脑中要有一个大容量的方剂学“题库”!仅《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是不行的,也不用说《外台秘要》《千金方》了。宋代方书几十种,明代《普济方》载方六万多,神仙也不可能都记下,更不用说“活学活用”了!当然仅那本《方剂学》的“脑存”,是达不到“方证立论法式”应用需求的,更不必说那些所谓“祖传”、“师承”一二个方加减应用一辈子的医生了!大凡进“脑存”库里的方子,是你经过“理论——实践——理论升华——再实践——再理论升华……,每个方子都经过了这个过程,所以就储存下来了。如此看来,你“脑存”的方证不在于多,而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就是我让你们多写医案分析,多写论文的目的。
积累的多了,就如同你拥有了一大堆“鞋子”,临证就如同找双合适的“鞋”,“穿”上就能“走路”。于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式,自然就了然于心了,而“方证立论法式”,也就熟稔于临床了!
我和你们的谈话,没有废话,所以谁“选择性”听话,就会“吃亏″的。我习医之路上,对于我父亲的话,是理解的去做,不理解的也去做,在做中加深理解。从而也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同时也成就了胶东柳氏医派。
柳少逸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