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廉验小方疗“后病”
——浅谈羊蹄熏洗剂与五倍猪胆汁膏对痔疮的临床应用
柳少逸
痔疮,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故俗有“十人九痔”之说。痔,许氏《说文解字》称谓“后病”,《增均》谓之“隐疮也”,可知痔疮为后天而生,俱多发于隐蔽的地方。早在隋、唐《巢氏病源》、《千金要方》中,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此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并创造出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
余在从师学习期间,见家父吉忱公应用“五倍猪胆汁膏”外敷,及蒙师牟永昌公应用“羊蹄熏洗剂”治疗痔疮,疗效颇著,均俱“简”、“便”、“廉”、“验”的特点。后捏二公经验于一体,昼日先用“羊蹄熏洗剂”熏洗2-3次,睡前患处敷“五倍猪胆汁膏”,验诸临床30余例,见效尤捷。
方药简介
1、羊蹄熏洗剂:
生鲜羊蹄120克,去泥沙洗净,切片,加水2000-3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去渣,坐浴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汁乘热敷患处,冷则再换。日2-3次。
羊蹄,又名牛西西,牛舌棵,洋铁叶,金不换,土大黄,化血莲,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荒野,路旁等处,茎高3-4尺,地下有黄色肥根,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春日簇开浅绿色小花,构成大形园椎花序,果被心脏形,瘦果卵状三角形,根供药用,以华东分布较广。土大黄性寒味甘苦,具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镇痛之功。据现代药理分析,其主要成份为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等。有止血,升血小板,镇静,健胃,润肠之效。
2、五倍猪胆汁膏:
五倍子1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鲜猪胆汁调成糊状,外以纱布裹托外敷。
猪胆汁:为偶蹄类猪之胆囊液汁,专入肝、胆、心、肺、大肠诸经,苦能泻、能降、能坚,寒能胜热,滑能润燥。故具清热解毒,降火坚阴,泻热通便之效。而适用于疮疡、痔疮、肛裂诸证,据现代药理研究,其主要成份为胆汁酸素,胆色素,粘蛋白,无机盐类及解毒素等。具消炎、抗菌之功。故治疗肛痔堪称良药。
五倍子:为寄生于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叶上的虫瘿。味咸、酸,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具收敛止血之功。主治五痔、下血、泄痢等证。据现代药理研究,内含鞣酸、脂肪、树脂等,对动物皮肤出血,鞣酸有止血作用。
冰片: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树脂的加工结晶品。入心、肝二经。其体温而用凉,其味辛而带苦,香能走窜,外行通经宣毒,散热止痛,防腐消肿之效。其主要成份为“龙脑”、“松节油莲”、“松节油莲醇”及“位半莲”等。“龙脑”体外实验有抑制猪霍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生长的作用。故疮疡肿痛,未溃已溃者皆可敷用,为外科治疗痔肿之常用撒布药。
全方具清火,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之功。并能使脱出性痔核缩少作用。
结语
痔疮一病,祖国医学概有内痔、外痔、内外痔之分。细分之有葡萄痔、珊瑚痔、息肉痔、锁肛痔之别,痔疮治法众多,具代表性的内治法以风、燥、湿、热四候为辩证要点,处以补阴凉血,及补气升提,气血双补之法。具体方药,详见各教课书,故不做赘述。若痔处发炎、水肿、栓塞时,则主以外用法,以冀炎肿、栓塞消退和吸收。余每遇上述证情,多以上述二方治疗,虽为廉简小方,却每收桴鼓之效。
【注】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柳少逸著《柳少逸医论医话选》2015年4月第一版。